近期又到了企業準備進行年度策略規劃的時候,然而,可以用來規劃策略的工具有很多,例:SWOT分析、BCG矩陣、BSC平衡計分卡等等。本文將就企業進行策略規劃最常使用的SWOT分析工具來跟各位說明,進行SWOT分析時我們所需知道的五件事。

第一:SWOT分析特別適合產業集中度較高、法規相對穩定且較為成熟的產業所使用

根據BCG「策略選擇」一書的觀點來看,企業必須根據外在經營環境的不可預測性、可塑性及嚴苛性的強弱,決定策略規劃所使用的工具與流程。換言之,適合新創網路公司的策略規劃工具與流程(適應性策略),不見得適合汽車產業使用(經典型策略)。

如BCG所言,SWOT分析特別適合在可預測性高、不具備可塑性、產業集中度較高及法規相對穩定且較為成熟的產業使用,如:公共事業、汽車、石油及天然氣產業等。

第二:以既有商業模式與策略定位為基礎進行優劣勢、機會與威脅的判斷

在進行SWOT分析前,我們會掃描企業外在經營環境與分析內部環境,以取得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在這階段企業常會發生不知如何判斷,所搜尋到的資訊到底是機會還是威脅的問題。例:以旅宿業來看,OTA業者的興起到底算是機會還是威脅。有些企業會從未來可能的商模與策略定位來判斷這是機會,因為未來會增加OTA這個通路。有些企業會從現在的商模與策略定位來看,目前沒有OTA通路,所以這是威脅。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得知機會或威脅的判斷,會因為判斷的時間點不同、商模與策略定位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更有甚者,有些參與策略規劃的人員對現有公司既有的商業模式與策略定位沒有共識,也可能得到不同的判斷結果。

故為使得機會與威脅的判斷能更有一致性與準確,建議參與策略規劃的人員,在進行內、外部環境分析前,需對公司既有商業模式與策略定位有共識,並以此為基礎進行資訊的收集與分析。

第三:機會、威脅、優勢與劣勢對策略影響的權重不一致,需進一步評估納入SWOT分析

許多企業在進行SWOT分析時,常會把所有得到的機會、威脅、優勢與劣勢全部納入SWOT分析內,在後續SWOT分析時不僅費時,還常發生找到的優勢過於薄弱或機會太過遙遠,而無法擬定相對應的策略的問題,所以不是所有的機會、威脅、優勢與劣勢對策略影響的權重都是一致的。

在協助企業進行SWOT分析前時,建議依照以下評估指標,篩選出適合納入TOWS矩陣的因素。

第四:SWOT分析不應只是列出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需透過TOWS矩陣進一步對應分析

曾看過許多企業在進行SWOT分析時,只是單純羅列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分別為何,就以為已經完成SWOT分析,其實這樣只是完成了一半,我們必須將從外部及內部環境分析所得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加以排序並交叉分析,如下列TOWS矩陣所示。

第五:SWOT分析較難做出創新程度高的策略

從下述SWOT分析流程來看,以既有商業模式與策略定位為基礎進行SWOT分析,會因為以下二個原因,導致較難做出創新程度高的策略。

原因一:同樣的產業環境與差異不大的優劣勢

就旅宿業來說,我們常會參考觀光局的一些統計數據,而這樣的數據我們看的到,競爭對手也看到的,而所參考的產業分析報告也可能差異不大,甚至是同一份,所以看到的機會、威脅差不多,另外,在同個策略定位的競業與自身企業的優劣勢差異也不大。

原因二:以既有商業模式與策略定位為基礎進行SWOT分析

現行很多的創新程度高的策略,是從「重新定位」、甚至「重新設計商業模式」開始,而SWOT分析的流程會從現有優勢、現有資源角度出發,較難做出跳脫現況的創新策略。

綜合以上,企業若需要在策略規劃中使用SWOT,請先考量自身企業是否適用,也要在使用的過程中掌握本文所提到需要注意的事情,這樣才能讓辛苦規劃出的策略有好的品質。

劉基欽老師-組織創新管理顧問
劉基欽老師-組織創新管理顧問

劉基欽老師擔任多年企業管理顧問,曾多次至美國Innosight、UCLA、SBI引進最新的「創新管理方法論」,回台灣在地化後,透過演講、寫作、培訓及企業輔導等方式,協助企業解決問題與提升員工能力。老師講課理論扎實並擁有豐富實務經驗,在課程設計上以企業需求與目的為設計起點,以學員的需求為課程主軸,並透過由淺而深、分段說明與分段演練等方式講授,是位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實力派老師!

企業年度策略規劃遠不止這麼簡單?

除了上述講到重點之外,策略規劃的過程還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我們有完整的策略共識營規劃服務,還特別整理了各種常見的問題,像是

公司希望安排什麼主題的策略共識營?

公司希望達到什麼效果?

公司適合什麼工具來制定策略?

讓我們一起透過問題集,一層一層幫助您釐清公司需求,找到最適合的策略共識營方案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field is required.

This field i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