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善用AI工具提升職場溝通力|打造數位轉型下的新協作文化
本場活動由我們熟悉的智谷顧問永祥擔任主持,一開場就用溫暖又充滿活力的語氣,帶出今天的核心主題:「我們要一起來探索,用AI怎麼解鎖團隊溝通的秘笈!」現場氣氛在這一刻也瞬間熱了起來~


本次邀請到的講者Tiffany老師,背景可以說是超級多元!從半導體業務工程師一路轉戰行銷策展,後來還成為雙語主持人和蝦皮大學認證講師,現在則專注在表達與溝通的企業培訓領域。她擅長把抽象的概念說得清楚又實用,特別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理解這塊,有一套獨到的觀察與方法。能夠請到這樣的講師,真的很值得期待!

這場活動,小編跟著大家一起走進從Email到會議、從情緒到立場的職場日常,也驚喜發現,AI其實不只會寫文案、跑數據,還能成為我們在溝通路上的貼心助手,更是未來企業在推動AI導入與數位轉型時,不可忽視的數位應用培訓主題。
AI應用解方|溝通錯誤為何成為企業導入障礙?

活動一開始,小編就被一個故事深深吸引——NASA因為單位溝通錯誤損失5.23億美金,讓人瞬間意識到,原來「講話講不清楚」真的不是小事。過去我們總以為AI是技術部門的事,但今天的主題讓人重新認識到:其實AI最有機會改善的,反而是那些最日常、最容易被忽略的「人與人之間的對話」。AI的應用,不只限於資料分析與營運優化,更能實際協助解決組織內的溝通瓶頸,是推動企業AI導入策略與組織流程升級的一大突破點。
數位轉型觀點|企業AI導入不該只看工具效益
小編覺得,這場分享最有感的地方,是它不談太多高深的AI技術,而是從溝通的本質切入。像是每當組織導入新流程或系統,很多人只學會「怎麼操作」,卻沒學會「怎麼一起協作」。
其實AI數位轉型計畫不只要看成效,更要顧到人與人的協作節奏。如果沒有共識,工具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這也是目前許多AI職場訓練課程中,特別著重的實務難題之一。

職場應用場景|從Email到會議,AI改善日常溝通流程

這場活動讓小編回頭檢視自己的工作日程:每天從回Email開始,接著會議、討論、簡報、報告、寫提案……看似理性任務,其實每一環都是溝通。難怪有時候覺得心好累,因為每一次來回、每一個對話,其實都耗費著我們的腦力與情緒力。這也正是AI可以介入、補位的絕佳時機點。
現在許多企業都在思考如何透過AI職能強化訓練來解決「跨部門溝通效率低落」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不少組織導入AI工作術內訓的起點。
工具實測分享|提升職場溝通效率的AI工具推薦
小編現場學會了幾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像是ChatGPT Writer,能幫忙回信、調整語氣、甚至直接幫你塞進Gmail格式裡;還有GAMMA簡報平台,只要用ChatGPT幫你整理好資料,再貼過去就能一鍵變簡報。

不誇張,這些工具真的是拯救加班夜的神隊友!如果能將這些工具系統化導入企業流程中,結合智慧辦公技能訓練與AI應用型內訓設計,將能有效提升團隊的自主應用力與工作效率。
模擬對話案例|用AI訓練溝通力與換位思考能力

小編印象最深的一個環節,是講者示範怎麼請AI模擬「老闆」或「法務」的角色,幫你預演會議對話、甚至想出反對意見與回應話術。這不只是高效率的準備方式,更是一種在AI協助下學會「站在對方立場」的訓練方式。

越來越多企業將這類模擬活動納入生成式AI訓練課程,透過互動式腳本與場景模擬,協助部門練習更有層次的對話協商與跨角色溝通,是AI賦能式人才培育中的亮點單元。
數位轉型心法|整合AI工具與人性溝通的最佳實踐
活動中不只工具實用,整體氛圍也讓小編很有感,當企業導入AI,不是為了取代人,而是要讓人與人的合作更順暢。從領導者到HR、從PM到第一線夥伴,都應該用開放的心態去理解新工具的價值。

唯有同理彼此的學習曲線與不安,才能讓組織AI技能升級計畫真正發揮成效,也讓整體AI應用導入流程不再流於形式或短期推廣。
嘉賓對話時間|AI導入後,溝通與人性能否共存?
進入訪談環節後,主持人永祥拋出幾個超實用的提問,也點燃了現場的熱絡討論氛圍。小編這邊幫大家整理了三個精彩的AI職場溝通應用關鍵問題,讓沒到場的朋友也能快速掌握重點精華:
Q1:AI可以協助我們應對不同性格的同事嗎?
這題可以說是貼近每一位上班族的日常。Tiffany老師分享,在使用AI輔助職場對話時,若能先輸入對方的角色背景、性格特質與過往互動經驗,AI就能生成更貼近情境的建議話術與應對策略。不再只是制式模板,而是真正做到個人化的AI人際溝通輔助工具,也可作為企業AI導入訓練中的應用案例。
Q2:團隊導入AI工具後,怎麼確保還能保有「人性」?
這題聽到現場很多人頻頻點頭。老師特別提醒,在推動AI數位轉型過程中,HR或管理者應特別關注員工的情緒反應與心理適應期。善用傾聽與陪伴機制,讓大家知道,公司引進AI並不是為了取代誰,而是要強化彼此的合作與信任。這樣的觀念,也呼應了許多企業導入AI建議中強調的「技術×人性」並重原則。
Q3:如果整間公司都是機器人,溝通會不會更順?
這題讓現場氣氛輕鬆又發人深省,Tiffany老師回應:即使未來全自動化程度提升,但只要系統不同、演算法理解邏輯不同,就仍可能產生認知偏差。真正的溝通,從來就不只是資訊同步,更包含「意圖理解與情境解讀」——這正是人類在AI時代中無可取代的價值核心。
這段對談不僅讓大家更深入思考AI與企業溝通文化的整合問題,也讓小編重新體會:科技再進步,仍需從理解人出發,才能打造有溫度的AI應用策略。
Q&A精選|AI輔助情緒理解與人際對話的潛力

到了現場QA時間,大家的提問五花八門,有人問工具差異、也有人問AI能不能當心理師。小編最感動的是,Tiffany老師不藏私的分享她曾用ChatGPT釐清與朋友的誤會,她在看完AI的分析朋友的處境後落淚。原來,AI不只是冷靜的邏輯運算器,它也可以成為我們情緒與人際理解上的輔助角色。
小編認為這類結合人文與科技的AI素養培養課程,未來將會成為HR規劃內部訓練時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也有助於建構企業心理安全感與跨部門協作文化。
小編筆記|AI不是取代,而是創造更有溫度的團隊文化

在這場講座裡,小編最深的感受是:溝通,不只是把話說清楚,更是在不同立場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樑。而AI,正好能成為那個悄悄補位、協助你看見盲點的好幫手。從日常的Email往來、部門會議,到跨單位提案甚至情緒理解,只要方法正確,AI職場溝通工具都能幫助我們更快、更精準、更有溫度地完成每一次對話。
真正成功的AI數位轉型,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文化升級。它需要我們重新定義「協作的方式」,讓科技與人性共舞。若企業能透過AI溝通內訓方案或跨部門實務演練課程,協助團隊建立共同語言與對話節奏,那麼AI將不只是效率提升工具,更能轉化為提升理解力、共感力與創造力的催化劑。
👉 想打造專屬你企業的AI應用訓練專案?點此了解【企業AI應用力培訓方案】,掌握導入策略與學習路徑!
📚 延伸閱讀:【座談精華回顧】精選實戰案例與AI數位轉型靈感,一起打造具備未來力的團隊!
我們的【座談精華回顧】,探索更多實戰案例與AI應用靈感!

錯過本場活動了嗎,想知道還有哪些場次還沒結束嗎?,快點選下方按鈕查看詳細資料,小編期待與大家在線上相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