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由智谷顧問師 Bogi 主持的分享活動中,昕鈺實業AI長劉基欽(Vincent)帶來滿滿乾貨,從AI導入的實務經驗談起,逐步帶出企業該如何挑選合適的AI工具與導入策略。現場互動熱烈,無論是企業培訓負責人、人資夥伴,還是中小企業主,都從中找到了實際可行的切入點。以下是智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動重點:

一、開場觀點|AI導入從個人應用開始

Vincent 老師一開場就用他的真實顧問經驗,輕鬆帶大家進入AI應用的世界。他提到,AI早就不是工程師專屬的工具,而是每個人都能用來提升工作效能的好幫手。像他在設計顧客旅程的專案中,就曾用ChatGPT設計訪綱、用MacWhisper轉錄音,再分析內容、歸納人格特質,甚至用DALL·E畫出客群視覺畫像,協助企業打造下一代產品。

除了產品設計,他也分享了自己在醫療服務專案中,透過NotebookLM整理YouTube、期刊、電子書資料,快速建立市場研究脈絡,展現AI在數位轉型初期的重要價值。

二、打造完整AI工作流程:從會用工具到會串流程的企業關鍵心法

延續開場的鋪陳,Vincent 強調:「會用AI工具不稀奇,會把工具串成完整工作流程,才是真本事。」他建議從工作需求出發,像是「撰寫產業報告」,請AI協助拆解執行步驟,再搭配合適的no-code工具,讓每一步都更有效率。

他提醒,不用一口氣學完所有工具,而是學會如何「問對問題、搭對工具」,才能真正發揮AI導入的價值,協助企業提升內部協作與自動化流程能力。

三、辦公室AI導入推薦工具|提升團隊效率的實用清單

針對辦公室常見需求,Vincent 推薦幾款入門門檻低、效益又高的AI工具。從語音轉文字、會議紀錄、資料彙整,到簡報製作與資訊視覺化,他精選出幾個免費或平價版本就能上手的實用工具。

他建議企業可從這些「容易落地」的場景切入,像是讓團隊練習用AI快速完成週報、簡報或資料整理,建立AI使用信心,為後續更進一步的企業內訓與導入打下基礎。

這些工具不但操作簡單,也能快速提升團隊的內容產出效率,是企業初期AI導入的絕佳選擇。

四、降低AI導入阻力的三階段策略|打造正向學習文化

面對AI變革,企業常遇到員工排斥或擔心被取代的情況。Vincent 建議採取三階段推動:先從日常工作出發,選擇簡單易用的工具讓大家先體驗;再來回頭整理現有流程、找出痛點;最後讓各部門自己發想應用場景,辦理成果發表或內部競賽,營造正向學習氛圍。

更重要的是,企業應該把「AI導入」的訊息轉化成「增值員工」的訊號,讓大家相信:AI不是來取代,而是來幫助每個人工作更順、更有價值。

五、HR如何推動AI導入?三種老闆類型的溝通策略

人資角色在推動AI導入上經常扮演橋樑角色。Vincent 提醒,說服老闆要看懂「老闆是哪一型」。魅力型要講效益與前景、理性型要準備比較資料與風險評估、追隨型則要給出「同業都做了」的案例。

他也建議,可以結合GPT工具製作AI導入模擬報告,具體展現若導入後,公司流程優化的潛力與可能節省的成本,讓老闆「看到未來」,才更容易做出決策。

六、AI應用實戰案例|從職能模型建立到企業內訓導入

說到企業實務應用,Vincent 分享他如何用GPT協助企業建立職能模型。他從員工訪談、策略解構,到職能分類與等級定義,全程透過AI工具協助完成。

這樣的作法不只讓人資能更快理清能力需求,也能提升招募與內部升遷的標準化程度,是非常值得中大型企業在企業培訓與組織優化中參考的作法。

七、AI是每個人的事|主持人觀點:從補位到放大職場價值

Bogi 在訪談中提到,越厲害的人越懂得「善用AI來放大自己」。這也是本場講座的最大收穫之一。即使不是技術出身,也能靠AI工具補足不足,讓工作效率與表現更上層樓。

她也鼓勵大家,不要被「不會寫程式」或「不懂AI」這些標籤綁住,其實只要願意嘗試,人人都能成為AI時代的實踐者。

嘉賓對話時間Q1:企業該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AI工具?

Q1:企業該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AI工具?

企業在選擇AI工具時,該從哪些角度評估?Vincent 建議從「業態特性」、「系統整合性」、「使用者素養」這三個面向切入。並強調資料安全、導入成本與可延展性,是多數企業決策時的共同考量。

他提醒中大型企業可根據部門類型與需求,採「分區域、分角色」試點導入,逐步擴大規模,也可避免一次導入導致資源浪費與反彈。

Q2:中小企業或預算較少的企業,該從什麼步驟或尋求誰的幫助來導入AI工具?

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AI導入可以從「最低門檻、最高效益」出發。Vincent 建議,別急著打造自己的模型,反而應從ChatGPT、Notion AI、no-code工具等成本低的方式著手,針對具體工作流程來做改善

他也提到,若公司規模不大,可以按部門數量分別設置帳號,或從一個應用場景試點開始,再結合顧問輔導或企業內訓,協助員工提升AI素養,讓AI真的「用得起、學得會、推得動」。

Q3:未來的員工應該要具備哪些軟實力的強化呢?

談到未來職場,Vincent 強調:「不是準備未來,而是現在就該開始。」他點出三大關鍵軟實力:批判性思考(能判斷AI給的資訊是否正確)、敏捷學習力(能快速適應新工具與知識)與同理與人性洞察力(能更好理解與服務用戶)。

這些能力不只適用於AI時代,更是任何數位轉型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他提醒大家,好奇心與行動力,才是持續學習與進步的最大動力。

小編筆記|AI導入是企業持續學習的起點,而不是科技終點!

智谷小編認為,這場講座不只是談工具,而是帶大家重新認識「學習如何學AI」這件事。從Vincent老師的經驗來看,不論企業規模大小,只要願意從實際流程出發、善用工具搭配,加上一點點創意與設計思維,AI導入就能變得既務實又有趣。

這次分享的幾個重點特別值得筆記:

  • 工具學會不是目的,會串流程才是真本事
  • 員工的抵觸點多半來自「看不見成果」,所以第一步要讓他們有感
  • 老闆的決策風格不同,說服策略也要跟著調整
  • 企業不一定要一步到位,但一定要先起步
  • 強化AI素養不是為了未來,是現在就要具備的競爭力

AI不再只是科技部門的議題,而是橫跨人資、營運、管理、培訓各部門的共同挑戰與機會。智谷小編相信,只要企業願意跨出第一步、持續實驗與優化,就能在AI時代中穩健前行。

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展開企業AI導入旅程,歡迎點此回看【本場座談完整影片】,或預約智谷專業顧問團隊為你規劃服務,一起讓AI成為你的職場加速器!

👉 想更深入了解如何設計屬於你企業的AI培訓方案?馬上點此看智谷的【企業AI應用力培訓方案】

📚 也歡迎繼續閱讀我們的【座談精華回顧】,探索更多實戰案例與AI應用靈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field is required.

This field i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