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沒有夢想 !"
還記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單親爸爸-克里斯賈納,聖誕節的那天,和兒子流落車站,努力用自己的幽默讓兒子度過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然後在廁所裡相擁歷經最漫長 的一夜。即使窮途末路,仍不忘提醒兒子:「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就算是我也一樣。」「只要有夢想,就要去追求。別人辦不到,就會說:你也辦不到。你想要什麼,就要努力去追求。」
大部分人都希望使自己變得更好。而事實上,我們也都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但腳步卻常如深陷雪地中,前進得費力又緩慢。這時適當的「激勵」是必需的。你可以激勵自己,因為人類偉大的成就,都來自於高度自我激勵的人。但組織裡更好的方法是彼此激勵,因為我們必能經由別人的成功而成就自己!
激勵挑戰營
每年都會為員工舉辦團隊課程的國內知名電商電視銷售公司,自去年11月以來,已連續3個月營收超過數十億。可見「團隊課程」的舉辦,絕對不是業績低靡時挽救能量的規劃,而是信任員工的工作能力,並相信他們可以再做突破,更上層樓,這是來自於對彼此信心。團隊不滿於現狀,對目標有著更大的熱情,所以痛下決心,進行改變。
這可能是受苦與享樂之間的抉擇,但更多時候,它是兩者的整合。這群來自於不同單位(商品處、節目處),平時工作上配合本就相當頻繁的夥伴,希望藉由這次潛訓性質的活動,幫助提升同仁「合作默契」與「達成目標」之團隊共識。課程規劃乃透過許多活動與討論,凝聚彼此士氣、喚醒自我省察能力、開發自我極限、提高跨部合作效能、加強團隊忠誠度等;另一方面,也藉由這些活動,紓解同仁在電視購物環境中的高壓。
▲以上資料來自數位時代報導
營隊課程內容豐富,舉幾個例子,說明、介紹:
目標設定–讓行動更加精準
引導師首先要大家在自己的木板上畫下個人人生目標,每人輪流與夥伴分享自己的人生藍圖。 過程中鼓勵同組的夥伴提問,引導發言者進行更積極的說明,然後宣誓。如:在臺北市擁有一棟透天厝‧(高舉目標雕板)我是王昱婷。同組夥伴同聲吶喊:昱婷, 讚!‧掌聲鼓勵。接著討論團隊圖騰,及設計10秒隊呼,與在場的所有夥伴分享。
藉由以上過程,上司亦可觀察同仁的屬性,做為日後領導的參考。本階段以團隊隊呼作結,不預做討論,全憑默契,可暫停、檢視、重來。直至全部的組別都喊出相同的口號為止。
有人對這種儀式性的活動很不以為然,覺得只是形式與口號的填充,真的對工作有幫助嗎?知 名企業家何飛鵬曾說:「年長之後,歷練了職場的酸甜苦辣,我逐漸認同公開儀式的重要,也會設計許多儀式性的作為,以提升組織運作的效率。而我自己,也會透 過一些儀式性的行為來建立秩序,強化自己的意志力。」的確,踏上實踐的旅程,得不斷的自我提醒,而公司定期地舉辦公開儀式,形塑組織文化,不但可以有效推 動組織的運作,更有助於團隊目標的達成。
同樣地,用外在定型化、儀式化的行為,建立秩序與紀律,可以強化個人的工作意志與鬥志。於目標宣告的過程中,找回 最初對工作的熱情、堅持,與回饋。並運用想像,逼自己下定決心,預見成功的畫面!
天堂路–克服恐懼
兩兩一組,四手搭轎,全體相併,組成一條以肉臂搭建成的路,這就是所謂的「天堂路」。引導師淡定地要每個人輪流從路上匍匐前進,不分男女、胖瘦!甫說明完規則及操作方式,現場哀嚎聲便此起彼落!大家臉上充滿驚恐,「不可能走 完」、「什麼!我不要爬」、「太難了吧!」更有人默默的移到角落。
就人而言,恐懼是本能。無論成敗,我們都會感到恐懼,怕生、怕死。怕別人的品頭論足、指 指點點。不過,恐懼也是一種激勵的力量,我們能夠操控它,甚至利用這種感覺,保持良好狀態,使表現更上一層樓。攀岩者常說,他們依賴日常生活中定量的恐 懼,以強化他們的成就。因為我們能做的,遠比自己想的還要多。將注意力集中在遠處的目標—爬完它,而不是在害怕一路上會出什麼錯。
美國演說家萊斯.布朗 (Les Brown)曾說:「瞄準月亮。即使你沒達到,你仍將置身繁星之中。」 所以,當大夥決定要完成這項任務時,夥伴一個個站在椅子上,高喊:「我是聖鬥士某某某,全力以赴,一定成功!」尖銳的哨聲響起,出發!這不僅要克服心理的 恐懼,還需要對搭路的夥伴全然的信任。 為了不讓行走的夥伴掉下來,即使被前進的人踢飛眼鏡、摩擦流血,仍然弓步苦撐,還得時時 刻刻提醒平衡較差的、或前進非常緩慢的夥伴:「腳不要抬起來」、「不要急」、「慢慢來」、「加油」。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大多數女生用那纖細的雙 手,撐起體重超過她二倍有餘的壯漢。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無論所承擔的任務是輕、是重,並給予守護的承諾的那一刻,真的很令人感動!說真的,很多人都哭了。
不漏團隊–調整身體與表情,改變思考的方式
打造不漏的團隊。首先大夥圍成一個圈圈,並蹲坐在後方夥伴的大腿上,形成沒有縫隙的圓,將自身身體的重量,下放到後方夥伴的腿上,並達到可順利移動的結果。但抵達可以移動的目標是漫長的,因為只要有一個人沒有完全憑靠在後 者的腿上,圓圈就無法轉動。這個活動,是運用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木桶原理」。此理論,現已廣泛運用於組織管理上。
有一句話說得好:「結構決定力量,結構也決定木桶的儲水量。」而木桶的最終儲水量,取決於木板的使用狀態和相互配合。緊密性與無縫的銜接,每一塊木板皆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順序。配合得好,即可免除縫隙,終不漏水。
猶如一個團隊,如果沒有良好的配合意識,不能做好補位與銜接,儲水量亦無法增加,木板再長也沒用,這樣的木板組合充其量只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個完整的木桶、完整的團隊。故引導師才會說:「團隊裡一定會有英雄,但英雄心裡一定要有團隊。」這是圓圈得以順利轉動的關鍵。
跟自己,拚了!
上述僅就本次營隊中部分的活動進行說明,另外還有「水中閉氣」,激發對於成功的渴望。「擊破挑戰」,強化自我的信心。「鋸開山河」,讓彼此相互牽引共存共榮,挑戰體力的極限,提升團隊的意志力。活動在董事長親自到場激勵同仁,並給予達標獎勵的承諾下,達到高潮。
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最愛說:「人生就是一場選擇的遊戲,每當到達抉擇的時候你是如何選 擇?有人給你機會選擇?沒有選擇?還是沒有爭取選擇的機會?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你相信嗎?」而藉由遊戲活動相關的學習經驗,更容易讓學習者內化,因此將遊戲與學習內容上下融貫,學習就會自然發生。這是種「拉引效應」 (the Power of Pull),是促進人積極主動的秘方。
跟自己拚了!我們一起拚了!找到一起努力的意義,並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是兩大 提升鬥志的關鍵。我們可以選擇拖延,逃避面對挑戰;但越快做出改變、行動的決定,效果就越好。而經營優質的團隊,必須有效運用激勵方案,凝聚向心力與共識,才能達到釋放團隊爆發力、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成果。這天,共8個小時的激勵挑戰,大伙都累翻了!但,鬥志已經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