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勞力成本、加速服務效率,無人化服務場景遍地開花
在人際關係單純、民風純樸的鄉下,有時候會看到一間小小的店面,擺放著幾樣零食雜貨,無人看守、結帳,只在門口放著投錢箱的「良心商店」,能十年如一日地持續經營,單純是憑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同樣場景搬到繁華的都市,背後則需要投入不小的資金、以眾多先進的高科技來維持營運。
回溯這種「無人化」服務,投幣式的自助洗衣店、販售各式飲料零食的自動販賣機可說是元老級始祖;近幾年愈來愈常見、民眾較熟悉的則有加油站的自助加油區,餐飲店的手機線上點餐、機器人帶位與送餐,麥當勞的自助點餐與結帳機台,迪卡農、家樂福的自助結帳,機場的自助報到登機、自動快速通關服務,停車場出入口的車牌自動辨識系統,甚至連銀行的客服電話都是無人的智能客服……
上述無人化服務的場景你可能都不陌生,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AI技術發展愈趨成熟與穩定,加上前陣子疫情高峰,為降低人與人接觸可能帶來的傳染風險,與近年來少子化、高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的推波助瀾,將無人化模式導入服務業可說是愈來愈廣泛、普遍,已成為新興的消費型態。台灣的相關案例或許讀者們都略知一二,那麼國外呢?下面就帶讀者們看看幾個國外有趣新奇、有擁有極致科技感的無人化場景實例,有機會說不定你也可以去體驗看看。
服務業虛實整合成主流
3個國外無人商店、機器人協助服務業案例分享
>>> 美國|零售業應用AI的極致,拿了就走的Amazon Go
電商巨擘Amazon,於2016年12月宣布將開設無人化商店「Amazon Go」,經過一年多籌備,終於在2018年於美國西雅圖正式開幕、對外營業。來到Amazon Go外頭,你可能會奇怪,為什麼人們可以拿著商品放進提袋,來去自如的進出商店,既無排隊結帳的人龍、沒有收營員、收營機,更無人制止他們、警報器也沒有鈴聲大作。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Amazon Go是使用了一套自家研發結合AI(人工智慧)、雲端運算、人臉辨識、大數據等科技的電腦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系統,命名為「Just walk out」的科技。消費者在進入Amazon Go前,需先下載Amazon Go APP,註冊成為Amazon會員並綁定付款帳戶。來到商店口閘門口,只要開啟APP、掃描QRcode,便可進入店中在裏頭自由挑選商品,而店內天花板裝設的偵測系統和貨架上感應監測器,會追蹤每一位顧客的購物路線及挑選的商品,在虛擬購物車中自動新增或刪除商品,顧客購物完只要徑行帶著商品離開,APP就會自動計算帳單總額,從帳戶中扣款,顧客也能在事後於APP中查看消費明細,確認購物品項。
如此全自動化的結帳系統,實現了「拿了就走、自動扣款、瞬間結帳」,被形容是「搶劫式」無感交易情境。目前全美已經有20多間Amazon Go,皆設立在生活步調快速的城市中,如同台灣的便利商店,店內主要販售可直接食用的熟食、半成品、零食、冷飲等等,主要針對不想花時間在做飯的上班族為主要客群。
就在Amazon Go上軌道後,Amazon又在2020年開設了首間無人收銀的Amazon Go Grocery,搭載升級版的監測系統,將「Just walk out」模式推展至大型超市中,提供各種居家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等等,商品品項不僅更齊全,又能節省在一般大型超市排隊等待結帳的時間。如今Amazon更將這整套無人收銀商店Just Walk Out technology的技術開放授權購買,可說為零售業打開嶄新的一頁。
美國、澳洲、芬蘭|魔女宅急便不是夢,Alphabet Wing快遞包裹從天而降
吉卜力動畫《魔女宅急便》中琪琪騎著飛天掃把將包裹送到窗口的畫面還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想像著哪一天網上訂購的貨品也能如此快速的從天而降,轉眼,Wing就來到家門前的庭院,將你的購買的商品垂吊下來。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無人機子公司Wing,自2017年起推出無人機外送服務,消費者只要透過Wing – Drone delivery APP選購所需的餐點、居家生活用品,自家開發的無人機便能快速將它們快遞到家門口,過程平均只需要10分鐘。
至於這台商用無人機Wing的設計也不簡單,黃白色的機身在空中非常顯眼,機身使用發泡材料包裹,避免意外墜落時傷及無辜,且有別於一般無人機需要足夠大小空曠安全的地方才能降落,Wing飛抵送貨地點時會減速並下降離地約7公尺高懸停,將包裹以繩索下放置地面,再自行收回繩索飛回。而執行任務時,Wing會控制在距離地面30~40公尺的高度,及該行政地區許可的空域中飛行,不會對一般客機造成影響。
至於飛行路線,就如同陸地有馬路、有交通規則,空中也需要良好的飛行秩序。有著和Google為關係企業的優勢,Wing靠著 Google 地圖建立了Unmanned Traffic Management(UTM,無人駕駛交通管理)系統,用來對空中的無人機進行統一協調管理,在無人機起飛前,能夠根據天氣、障礙物、空域管制等,自動規劃出一條安全的送貨路線。過程總總、一切的細節皆以「安全至上」。
在澳洲,Wing更與連鎖購物中心 Vicinity Centers合作,於閒置的大型超市屋頂設置無人機宅配平台,就如同「無人機機場」,讓起飛點由物流中心轉至購物中心,運送模式更快更有效率。
不過該公司的無人機快遞服務仍有其侷限,目前限制只能載重2.7公斤以內的輕量型物品,且考量飛行安全,高樓林立、電線桿、招牌眾多的大城市也不在服務範圍中,較適合地廣人稀的郊區,目前主要服務的區域為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美國維吉尼亞州(Virginia)與澳洲的坎培拉(Canberra)與洛根(Logan)。
相較於長程開車採買或以汽機車外送,無人機快遞不僅更省時、快捷方便,還可以節能減碳。根據資料,截至2021年Wing就已經達成超過10萬件訂單的里程碑,而後遇上疫情高峰,業務量更是直線上升,未來有望擴大服務的地區,並和更多商家合作。
日本|Henn na Hotel旅館,首間全面使用機器人的酒店
Henn na Hotel(日文:変なホテル)是日本的機器人連鎖旅館,主打「全面以機器人提供服務」,中文稱為「怪異酒店」、「奇怪的飯店」,日文「変」有「持續變化」的意思,寄予「不斷引進先進科技提供前所未有的互動和舒適性,為旅客帶來新奇的住宿體驗和驚喜」之期望。其第一間旅館在2015年日本長崎開幕,飯店內從接待入住、行李運送、退房等全由機器人一手包辦,為全球首間大規模使用機器人來服務旅客的飯店。
一走進飯店大廳,沒有主動招呼的接待員,反倒是以3D立體全息投影所浮現的角色—恐龍、忍者和管家;另一間旅館,櫃台後面則有跟真人一般的美女人形機器人和會說話的恐龍機器人,旅客可使用櫃檯前的多語言機台辦理入住及退房手續,一旁還有自助式的行李寄放裝置。在看看水族箱,裡面一隻隻機器魚優游水中,感覺既新奇又古怪。而房間採人臉辨識進入,能避免搞丟或忘記帶房間鑰匙的窘境;房內照明與空調可使用手機直接調控,亦有像Google Home一樣能回答問題的助理管家,更配備LG蒸氣電子衣櫥,省去洗衣的麻煩。
Henn na Hotel開幕後在全球引起熱議,話題、噱頭十足,且因價格經濟實惠,吸引不少人前往嘗鮮,後陸續又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開設據點。
人機協作已在路上,人力配置、教育訓練等配套須有新規劃
在世界各國中,日本一直是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領頭羊,機器人的生產和出口位居全球前列,因而無人化服務在日本社會面臨超高齡化衝擊、勞力成本高漲的情況下大放異彩也不足為奇,像是販賣各樣稀奇古怪商品的自動販賣機、全面使用機器人的咖啡廳、和Amazon Go有異曲同工之妙的DIME LOUNGE STORE及TOUCH TO GO等等,且在其他國家也不乏能簡單使用信用卡讓旅客自助入住的旅店。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在第三個案例中介紹Henn na Hotel呢?
因為就在2019年,Henn na Hotel裁撤了酒店中大批機器人,改以人力服務,原因並非是生意不佳,而是機器人靈活應變的能力不足,旅客詢問的電話頻頻,造成人員的負擔,且機器人故障率太高、業者花在維修與保養上的經費,算下來根本不比雇用人力便宜,反倒衍伸出許多問題。
從Henn na Hotel的例子來看,在重視人情味、面對各種需求能夠彈性調整的服務業中,想要以機器人大範圍取代人類,絕非最佳解;和Amazon GO相似的——必須使用APP進出、無法使用現金付款的購物模式,亦形成消費門檻,且無人監管的情況下,也考驗公民素養。
由此看來,如何透過科技賦能人類、加速服務效率,在人機協作間找到最佳平衡,使兩者發揮各自優點,相輔相成,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創造業者與消費者雙贏的方案,才是最佳路徑。
那麼就公司經營管理層面而言, 究竟HR在這波數位轉型、人機協作的浪潮下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會面臨哪些問題呢?從最基本的人機占比應該多少才最理想,既能提供顧客流暢的服務又兼顧人力成本,如何做出最適當的人力配置,都是必須提早佈局與思考的面向。另外在招募人才時要找到能夠勇於接受挑戰、適應人機協作之工作模式的新世代人才;針對現有員工面對工作模式、流程的轉變,應協助引導其調整思維,使其面對數位轉型擁有正面的態度,並規劃適合的教育訓練,協助學習和培養數位轉型下所需的新知識、新技能等等,都是HR工作中的挑戰,亦是展現HR專業的好機會。
面對來勢洶洶的數位變革,HR將是組織內推動轉型的重要助力與關鍵,透過好的策略規劃幫助企業盡快上軌道、保有競爭力,不畏各種挑戰。
延伸閱讀:
都整理在這了,20套HR必收的ChatGPT Prompt指令
永續做得好,生產力沒煩惱—HR如何運用ESG與AI打造幸福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