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網絡於去年舉辦HR圓桌小聚活動,後續收到眾多參與者熱烈好評回饋。聽見粉絲們的聲音,今年延續並擴大辦理,串聯單場講座成每月一次、長達半年的旅程,以「科技與人才發展」為核心,針對「組織發展」、「經營企劃」與「數位科技」精心策畫系列活動包含線上講座、實體工作坊,竭力打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HR們能夠向專家取經,與時俱進,學習新知、強化自我能力,並在活動後藉由線上社群和夥伴們相互交流討論,充實自己,進而有更多能量可以回去幫助內部員工,以期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職場工作者都能有強韌的適應力,從容以對。

來到今年第二場的圓桌小聚,以「永續」為焦點,探討HR可以如何運用ESG與AI打造幸福職場,活動由智谷網絡執行長林峻民以「永續的人才策略」為題引言,從電動車的回收動能再利用比喻,思考組織對人才的保護能否像堅守綠能一般重要?呼籲每個組織都應該建構永續人才循環的策略。

第一階段邀請到杰倫智能科技 HR專案AI導入顧問李青霖(Darren Lee),從科技角度分享HR可以怎麼應用AI提升人才治理效率,以及過去實際協助企業在AI導入HR系統的實戰經驗。第二階段則由睿哲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昌湘,從制度面分享公司推動ESG時HR可以著力的地方、如何有效打擊離職率創造人才永續。最後是Q&A時間,針對主題開放聽眾提問,和專家們線上交流互動。

下面整理了活動當天的完整內容,不藏私地公開分享給各位,希望能有所助益。

教你如何用 AI 預測離職,並剖析離職率背後意義

杰倫智能科技 HR專案AI導入顧問 李青霖Darren Lee

AI浪潮來勢洶洶,除了生活中常見的應用,究竟可以怎麼協助專業人士提升工作效率、幫助企業呢?活動邀請過去擁有豐富協助企業HR導入AI經驗的Darren分享:

一、AI 浪潮之下,HR如何升級戰力

二、AI 協助預測離職,輔助人資進行決策

三、透過AI深化、傳承組織智慧,打造幸福職場

ChatGPT對企業帶來的影響:

AI工作者的形成

首先來看看ChatGPT會對企業帶來的影響,Darren引用OpenAI總裁Sam Altman的觀點:「取代人類?人們第一時間會擔心的這件事其實是不會發生的。Google出現前,記東西很重要;計算機出現前,算數的能力很重要,都這些都被取代了,而我們也活的好好的。所以會取代掉你的人,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工具的人。」那麼在AI大革命中,我們需要具備什麼技能來因應呢?Sam Altman的回答是:「韌性、適應性、快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能夠使用AI工具的創造力。」

AI 時代下的人才策略關鍵字

協作共創

根據IT研究與諮詢顧問公司顧能(Gartner)子公司 Capterra 對300位美國人資主管的調查,有98%的受訪者在2023年開始,會用演算法協助他們做出裁員決定,但只有7%的人資主管完全放棄用經驗或直覺做出裁員決策。簡單來說,AI只是協助你快速篩選出名單,告訴你可能該留誰、該錄取誰,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資深的HR身上。

由此可見,就算人資部門已經變得更加倚賴數據驅動決策,但只要是決策涉「人」,都會由人類做出最終決定。

人資部門的數位轉型,從基本流程數位化到AI賦能HR工作

Darren接著指出,公司進行數位轉型時,HR部門可以做些什麼?從最基本的建立人事相關的流程,是HR 1.0;再來是將這些作業流程系統化,譬如設置On-Premises(地端的、安裝和在公司內運作的軟體或系統,反之則是雲端)系統,這是HR 2.0;再來就是今天要談的數據與AI,由於1.0~2.0階段累積了許多data(資料),包含進入公司前的履歷、薪資、教育訓練、績效考核等等人才庫的管理與紀錄,HR 3.0應該思考:如何善用這些數據和資料,導入AI,輔助預測、推薦,以節省時間並更精準、有效率的招募、選才,降低離職率、提升留任率。

Darren分享科技業翹楚IBM公司的例子,其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內部研發了一套運用AI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預測哪些員工將要離職,準確度竟達到95%!

「挽留員工最好的時機,就是在他們做出離職決定之前。」譬如系統曾發現4名來自同樣大學科系的工程師、同樣都在IBM工作4年、分布在不同部門,但其中一名工程師的升遷速度卻不如其他3人,而他也意識此事。不過顯然該名工程師的主管若不曉得他的學歷和交友狀況,根本難以察覺,但有了這套AI系統,便能及時警示主管。除了離職和留才,在招募時應徵者的履歷中哪些因子會構成黃金比例,進入公司後會願意留在公司比較久,或者職務上員工應該加強那些技能?都能提供分析、建議。

根據報導IBM導入這套系統後,每年節省了高達3億美元(約92億台幣)的費用、精簡了30%的人事成本,效果驚人。(文章連結:https://reurl.cc/XEmj2g

人才流失的成本與人力無法觸及的盲點 成為AI介入機會

為什麼一間公司通常都要努力降低離職率,究竟人才的流失企業要付出多少成本呢?仔細思考一下,失去員工的實際總成本包括:

  • 雇用新員工的成本(執行招募的人力、招募花費的時間……)
  • 入職和培訓新人的費用
  • 新員工學習和發展的時間

當員工離職後,該職務空缺需要找現有員工代理,不僅加重現有員工工作負擔,工作時間變長和效率也變差,此外從員工離職、找到適合人選到上任這段等待期也是隱形的成本,況且沒有到報到日那天,一切都還有變數。就算新人如期入職,至少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到符合公司的發展期待、銜接上職務,其實也是一大成本。更不用說,如果該名離職員工,若為高潛力同仁對單位影響更甚,若是去了競爭廠商,等於間接茁壯了競爭對手,更可能讓產品開發的時間與機會成本倍增。Darren也提到他們竹科的客戶透露,離職的人才若是在資訊單位,公司付出的成本是其他單位的兩倍。

接著Darren分享過去輔導許多公司的經驗,從大多數公司的情況來看,若是單憑主管個人經驗與觀察來判定同仁離職風險,可能會有不夠客觀、影響離職的因素太多猜不到、光是自己的事情就太忙等等問題。再來是資料取得不易,包含從履歷管理到人才庫,像是薪酬、獎金、績效,可能都散落在不同的系統中。就算找了AI的資料科學家,自己去寫的演算法去建模,但是像資歷、薪資、績效、升遷等等較機密、敏感的資料,HR就無法提供給IT或資料科學家,但無法取得完整資料,建出來的模型也不漂亮,形成一個gap(差距、落差),往往使用者覺得不準,開發者覺得已經盡力完成這個模型了。

新系統自動化建模,大幅降低使用門檻

了解到上述困境,他們開發出一套快速、好上手的系統,整併了手動編碼的程,將建模自動化、流程化、標準化,HR不必再將資料丟給開發者,只要將員工的年紀、學歷、薪酬、職級、個人特質、職務內容、加班時數、出差次數、對工作滿意度、敬業度、員工的工作表現等資料上傳至平台,就能計算出該名員工可能的離職率,HR還可以自行依照需求增減影響離職率的因子。

而該系統不僅可針對單一員工作離職率預測,也可以做批次預測,並與現有的HR系統整合,結合個人資料頁面,顯示離職率警示燈,離職率若在50%以下為綠燈,50~70%是橘燈,70%以上就亮紅燈,整合在自己的系統中,以便採取對應的招募及留任措施,有效降低單位離職率,提高組織穩定度,降低招募遞補成本。

在基礎模型建立完成後,下一步可以思考如何快速拓展、換題目,進行更細緻的分析。譬如影響各部門、職級離職的主要因素都不同(如下圖),藉由不同影響因子,可以建立各單位或職級自己的模型,分析出人資的部門的離職率、產線的離職率、全公司的離職率,或者初階員工、中階主管甚至CXO(公司某一領域的最高階主管)等級的離職率。

此外HR在導入AI後,也要定期整理名單與因子,例如每一季新進、離職人員的資料,透過每季追蹤、探討,同時重新檢視是否有其他因子是過去沒想到的、沒丟進去的,有沒有其他新的想法,譬如同業提供的薪資、股票或福利待遇,除了基礎資料外,是否有其他延伸的數據應用,可以加入到影響因子中,不斷更新、優化模型,進而產生相對應的策略、措施,改善和優化公司留才制度。

Darren就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有個竹科的客戶就希望把「午餐delay回來的時間/中午的門禁打卡記錄/員工儲值卡的紀錄」資料放進系統、加入成因子,原來在竹科,常會有獵才去和工程師約在午餐時間吃飯,但公司明明有員工餐廳,這很可能表示他是在跟外面的人接觸。

重視員工體驗,提升留任率

此外,想要提升員工的留任率,HR和管理層或許可以從下面這幾點來思考:

  • 增加薪資
  • 改善工作條件
  • 提供培訓和晉升機會
  • 提升團隊氛圍
  • 重視員工到職後的後續體驗(Employee Experience),例如規劃更加個人化的職涯發展規劃與技能培訓、提供更加彈性的工作環境(如遠距工作)、重視員工的職場幸福感與健康,甚至到員工決定離開公司的離職流程等環節

尤其在員工體驗方面,知名商務社群網站Linkedin 最新發布的25個2023年成長最快的職位名單中,「員工體驗經理」竟高居第5名。其工作內容包含:

  1. 在招聘、入職階段打造好的「雇主品牌」
  2. 協助培養良好的雇主、雇員關係
  3. 傾聽員工心聲,營造良好的「回饋」環境
  4. 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幸福職場)

因為「在金錢不再是員工主要工作動機的世界裡,專注於員工體驗將是企業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根據《財訊》的調查結果顯示,Z世代(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在求職時考慮的首要條件的已經不是薪資(如下圖),而是職涯發展機會。至於要如何收服Z世代工作者的心?韋萊韜悅管理顧問公司魏美蓉提出3個C和3個P—Change(改變)、Connect(連結)、Care(關心),Professional(專業領導)、Pr(人際領導)工作以及Pioneering(前瞻領導)。

結束前Darren分享,快速變動下HR轉型5大關鍵指標,包括:

  1. 重塑數位化人才樣貌
  2. 從員工體驗帶動客戶(供應商、投資者)體驗
  3. 具備前瞻性的數據AI預測能力
  4. 塑造目標導向的企業文化
  5. 以人為本的組織設計思維

最後Darren總結,未來讓同仁學習蒐集數據、理解數據,擁有解讀數據、應用數據的能力將至關重要,鼓勵公司導入AI賦能HR,提升組織競爭力,勉勵大家保持好奇心、樂在學習。

嘉賓簡介|李青霖

杰倫智能科技(Profet AI) HR專案AI導入顧問
資深顧問 | 叡揚資訊HR系統
資深顧問 | 叡揚資訊合作夥伴
經理 | 中信⾦控台灣⼈壽⼈⼒資源部
累積近百家企業數位升級推廣成功經驗

用策略打擊離職率!透過有效的人才治理方法,打造永續企業

睿哲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昌湘

第二階段邀請到在長年專注在人力資源領域的周昌湘顧問分享,他以「離職率」為起點,分析不同情況的離職可能對組織帶來的衝擊、探討想要預防離職可行的措施,以及在面對ESG時,人資該站在什麼樣的位置、可以扮演的角色,帶我們一步步朝人才永續、企業永續的目標邁進。

從三個問題看離職率對人才永續衝擊

高離職率衝擊人才永續,想要達到人才永續,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離職率,至於如何判定一個組織的離職率是高或低呢?周昌湘顧問表示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檢視:一是和同行同業、同規模的組織比較;二是區域別,和同一個工業區或鄰近區域中的組織進行比較,周顧問打趣地說,員工只要一個左轉或右轉,很容易就跳槽到另一間公司,所以需要特別關注。

接著周老師提供下面三道題目,讀者可以先試著做答:

一、下面哪一類別的人員離職,對人才永續衝擊最大?

  1. 基層員工
  2. 中層管理者
  3. 高層決策者

二、以離職發動者來說,哪個對人才永續衝擊較大?

  1. 自請離職
  2. 被迫離職

三、以離職人員年齡來說,哪個對人才永續衝擊最大?

  1. 30歲以下
  2. 30~50歲
  3. 50歲以上

很多人在回答這題時會和第一題連結,延續前面的邏輯選2。但是從高層決策單位、經營者的觀點,50歲以上的離職員工如果是在該領域非常資深的專業人員,那對內部的衝擊、帶來的損失和風險最大。但這只是一個角度,沒有標準答案,有些HR可能會說,50歲以上我們公司都不想要了,所以還是要看這名員工的對組織持續的貢獻及稱產力。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四方法有效促進人才發展與培育,打擊離職率

1.留住人才始於入職第一天

人才和人力不同,優秀的人才工作能力好,專業度高、取代性低,對組織有貢獻,不怕找不到工作,所以想成功聘用人才也不容易,除了一樣要經過一連串履歷篩選、面試、查核、內部討論、通知等流程,好不容易當對方終於如期報到,HR更應該先具備「從對方到職第一天開始就要準備留才」的觀念。

那麼實際的做法呢?周顧問和我們分享,過去在一堂「創意人資」課程中,他請學員們一起腦力激盪,如何確保新進員工在報到第一天就感到驚喜、愛上公司,後來蒐集到下面這些好創意:

  • 將帶有公司LOGO的贈品和手寫便條的歡迎禮包寄送到新員工家中:如此一來不僅員工本身感到被照顧,同住的家人也會知道他要來這間公司工作,少不了詢問、關心,也是一種加分。
  • 在員工報到前,就完成所有IT設置和福利登記等日常任務:這麼做會讓員工有歸屬感,不過還要先看這間公司平常的報到率如何。
  • 在員工到職第一天分配一個午餐夥伴或準備一份餐點:第一天上班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帶便當吧,這時候可以分派一位部門同仁陪伴新同仁一起用餐、聊聊天,在陌生的環境中,可以讓對方感覺安心、不孤單,覺得組織很貼心溫暖,留下好的印象。
  • 在員工入職的第一周規劃活動,例如和高階領導的會面和跨職能介紹,也給新進員工加油打氣,增進員工對組織的認識和熟悉,提升認同感。
  • 在報到90天內(高危險期)持續關懷新員工:可以替新同仁安排一位專屬導師/前輩(並非是工作上的直屬關係,而是像朋友、夥伴),帶他了解公司文化,有任何問題也都可以請教該名導師,並在第一周、第一個月、第三個月維持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互動;此外HR也可以再和新同仁約時間做個double check,關懷對方在這段時間適應的情況、和部門同仁的交流互動。

2.打造愉快友善的職場環境

研究發現,想要讓人才自願留下來,除了薪資,能夠創造一個開心、友善的工作環境,人和人之間相處愉快,不會勾心鬥角、惡性競爭,也會成為企業很好的競爭力。實際作法譬如:舒適的辦公空間、彈性的上下班時間、內部讓人安心信任且順暢的溝通管道、形式多元且健全的福利等等。

3.用學習發展代替教育訓練

傳統的教育訓練多是以「上課」方式進行,只是一個短暫的時間段,若能從「學習發展」的角度來規劃,發展更多元的形式,如工作坊、讀書會……,讓員工平常就能有學習的機會,具有延續性且能應用在工作上,帶來成就感,員工能看見自已未來的職涯發展,也就願意留下來。

4. 鼓勵內部招募斜槓職涯

建立內部招募、轉調制度,當公司有職缺開出時,除了對外公告,也公布給內部的所有員工,讓同仁有機會可以應徵這個缺額。

這麼做有兩個好處:一、當員工想要離職時,可能是和目前部門的主管或同事合作地不愉快,或是想轉換跑道,這時候如果有別的部門開缺,該員工能力、條件等又符合,內部轉調可以替公司省下許多招募成本,相較換於跳槽至其他公司,員工也不需要重新熟悉環境、休假歸零又能較快適應,達到雙贏的局面。二、培養綜合性人才,當員工多了不同的專業,有更多養分,便有機會碰撞出新的火花,且看事情時也會更全面、能夠換位思考,是這個時代很重要的能力,對公司發展亦很有幫助。

敬業度調查,預警離職

如果你曾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工作過,應該對「員工滿意度調查」不陌生,是員工對公司各方面的評價,透過問卷,公司可以瞭解員工的需求和期待,做為未來公司營運方針的參考,也能藉此顯示公司對員工意見的重視,建立較好的勞資關係。不過周顧問表示,傳統的「滿意度調查」最大的缺點是員工答題時容易過於主觀,在薪酬福利方面永遠都很難滿意,問卷做久了,會讓人麻痺疲乏,蒐集到的結果最後也很難反映在公司制度上,效用不佳。建議可轉為「員工敬業度調查」。

「員工敬業度調查」和「員工滿意度調查」最大的差別是,「敬業度調查」會和工作本身連結,員工可以藉此檢視自己現在工作的內容、對工作的體會、成就感,以及是否有正向的心態、熱忱投入、勇於當責並持續進步。因為這將大大影響員工對該組織的「歸屬感」。

那麼想要提升員工的敬業度,企業可以怎麼做呢?周顧問分享,一是信任關係,公司在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及辦法,能獲得員工認可,且絕對不做違法的行為,員工能夠信任公司。二是開放溝通,譬如建立任何制度的過程中,能夠顧及員工的聲音、使其表達意見,因為這些制度將來都會用在員工身上,是最關鍵的利害關係人。三是無私分享,透過讀書會、分享會等任何形式,鼓勵員工分享成果、心得體悟,讓團隊成員能夠彼此砥礪學習,有良好的循環。四是誠實反饋,和第二點類似,創造能讓員工表達意見的友善職場,而非只有上對下的命令。

五是有良好的獎勵、認可機制,當員工在工作上有好的表現時能獲得回報,譬如績效獎金。再來是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意指多元、公平及共融,如招募的公平性:員工性別及種族的多元、是否雇用身心障礙者;或是員工在組織的的薪酬及升遷情況。最後一項是授權自主,管理層給予彈性、讓員工有自主決定的權利,也會影響其成就感。

至於該如何診斷員工敬業度呢?其中一個很好的指標是「員工淨推薦值(品牌忠誠度)」,也就是你的員工願意向人推薦到本公司工作嗎?這家公司是個工作的好地方嗎?等級從0~10你會給幾分?分數和員工忠誠度會呈正相關,分數越高,員工對該公司雇主品牌的忠誠度也越高。

當人資碰上ESG

從S出發,跨域學習E和G

當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人類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大面向落實永續發展、實踐ESG的力度已經成為投資人選擇投資標的之重要指標。而當企業紛紛卯足全力打拼ESG,HR身處其中究竟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可以做哪些事來幫助公司達到目標呢?

1.人力資源部門在ESG扮演角色(請見下圖)

周顧問表示,在ESG中, E(Environmental)是環境保護,涉及碳盤查、汙染處理、能源保護,專業度高,是環境安全衛生相關,這部分HR隔行如隔山,在公司內只要扮演宣導相關知識、辦理相關活動的角色即可。

而在S(Social)社會責任範疇,HR就顯得很重要,員工敬業度、多元化和包容性、薪酬制度、職涯發展和培訓、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福利等等都屬於這一塊,也在HR的工作職責中,須建立相關的制度體系、並確保其遵守和符合法律規範。

再來是G(Governance),也就是公司治理,像是董事會素質與成效、風險管理、商業道德、供應鏈管理等等,屬於高層次的執行管理,從HR的角度,可以透過制定策略目標、規劃實際可運作的方式來形塑企業文化,例如建立安全的舉報制度,保護願意舉報的人,於內部做控制稽核。

2.HR在ESG管理職責的發展

周顧問表示,很多企業對於ESG有很大的誤解,認為要像一個特別獨立出來的專案去執行,其實不然。永續管理應該與日常管理工作融合,而永續報告書就是去呈現日常在永續管理上的成果,撰寫報告書所需要的數據、資料,像是離職率、職災筆數等等,應該從平常累積,最後只需要整合這些資料,並非是外加的工作。

此外,有很多企業的永續報告書會交由財務部門負責,HR只需要提供資料,周顧問也建議,HR應該抓回主導權,在權責範圍中的內容都應該自行負責,甚至應該從S出發,跨界到E、G來學習。

最後,周顧問總結,ESG不僅是組織永續,也是個人的永續,組織會不斷成長,自己也要不斷進步學習,和組織一起走下去。他也呼籲企業重視人才永續,因為企業還必須靠人來推動所有的工作,沒有人才永續就沒有企業永續,並勉勵所有HR能將「創新」兩字放在心中,在人力資源管理的路上不斷有更多創意和實踐。

嘉賓簡介|周昌湘

睿哲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光頡科技公司(3624)董事兼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
社團法人台灣職場健康與安全專業協會/理事長

Q&A時間

綜合討論

Q1:除了離職率預測,AI還可以如何協助公司ESG發展?

李青霖顧問(以下簡稱Darren):我分享我們公司最近接到一個輪胎廠的案例,他們的痛點不是離職,他們的離職率很低,但因為公司附近就有競爭廠商,他們的困擾是一些中階主管大概入職3~5年就會被挖角、離職,這對公司來講就很辛苦,因為好不容易把他從新進同仁培育到能夠上手,幾乎快要可以接班,結果員工就在這個時間點離職了。

對他們來說,相比快進快出的員工,中階主管流失更傷,所以除了離職率,我們開始思考如何針對中階主管進行留才,到底誰已經有部門接班人的資格?部門的副理甚至經理怎麼找?過往他們是靠有經驗的HR 執掌,或由副總或總經理指派,但現在他們希望透過之前升遷或被挖角的狀況讓AI去學習,找出有哪些因子會影響員工去留、或有哪些特質是適合接班的人選,讓公司可以長期培育有潛力的員工,變成往中高階主管發展的人才

最近我們有幾間客戶都提到這樣的想法,後來也實際利用他們過往部門主管升遷、或是部門主管離職的紀錄建模,成功幫助他們育留人才。甚至如果員工想要晉升,也可以建議他需要補強的技能。譬如最近有一家公司要開拓日本線,想要把原本在臺灣業績很好、很會銷售的業務拉去當主管,但他可能缺乏當主管的領導能力,不知道怎麼去帶領一個團隊,所以希望透過AI預測、評估,人資再去調整確認、安排內部教育訓練。這是最近遇到蠻有趣的一個故事,後來也確實有做出一些成績。

林峻民執行長(以下簡稱Jimmy):所以Darren的意思是在人力資源選、訓、用、留4大項目其實每一個都是AI可以介入的嗎?

Darren:對,從前面的招募、留才,轉部門、轉職務到員工離職與否的題目,我們都有輔導過的案例,所以都有機會,端看現在公司裡面有的數據和目前大家想做的議題。我們可以透過過去的一些實務經驗,帶領大家思考怎麼去運用這些數據,當然加上各位HR的專業一定可以有更多的火花。

Q2:HR的哪些機制設計對ESG是正相關的?如何確保自己是往對的方向,而且能夠有一個成果?

周昌湘顧問(以下簡稱周):其實就像剛才Jimmy說的,現在外部所有主流派談的都是E的概念——環保,為什麼?很簡單,因為2050淨零排放是國家政策,而且也制定了《氣候變遷因應法》,投入700多億經費來執行,所以大家基本上看到都是E,而環保它有數字,所以很容易量化、很容易做績效。

S和G的部分屬於內功,企業自己本身內部要去不斷提升相關的做法。我認為HR相關的機制設計其實早就在做了,為什麼?因為包含招募任用、薪酬績效、職業安全衛生,這些機制設計應該都是合理的,而且裡面應該包含不同的層次,第一,合法:就是所有的制度體系都依照法律規範,最好也符合國際標準要求。第二,擬定接下來的目標:比如說目前的離職率是3%,在1~3年內,要降到2%。就是企業對自己要有一個期許,不斷成長進步,所以在設計機制的時候一定要考量你未來的計劃。第三,就是想要達到目標的策略、方案、創意,或是前面所說的預測( AI),也就是你的因應之道

再來是「揭露」,也就是說一個組織裡面既有的制度,你有執行,沒有問題,執行的結果怎麼樣?告訴我們就好了。它不是一個成績單,它是一個旅程,就跟去旅行一樣,一步一步走下去,沒有一下子就要你滿分。外面常常有很多誤解,像永續報告書要寫得盡善盡美、精美漂亮,那沒有意義,最重要的是你真正做了什麼。

所以我希望HR有個觀念,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努力的方向,先是符合法規,接著走向下一個目標,擬定改進計劃,然後執行。我覺得就非常正向。

Jimmy:那我再多問一題,就是HR在外面聽了演講、想去做,可是回到公司之後他要怎麼樣讓高階經理人去重視,譬如樂活職場、正向職場等等的。因為不是每家公司都在做ESG,也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很好的環境。有沒有什麼好的方式可以讓HR說服,在內部推動?像是準備充分的資料?還是要量化、提供數據?

周:其實在過程中有兩個HR可以去思考的,或者是作為幫助的:一個就是組織內部發生的危機事件,被處罰或是勞動檢查,它是一個既成事實,HR可以趁著個機會告訴上級你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因應之策,或者操作的想法,這是第一個概念。第二個是內部的自我診斷,也就是我剛才提到的,組織內部的制度設計有沒有違反法律規定,或者未來法律規範變得越來越嚴格的時候,公司要怎麼因應?譬如最近在討論周休三日,很多企業都快瘋掉了,HR要怎麼做?我覺得HR可以主動針對這些課題提出你的專業見解、方案,讓上級知道你已經幫他準備好了。先被組織的經營者認同,這些HR非常優秀、非常專業,未來就有機會作為高階管理層的夥伴或咨詢的對象。

Q3:企業內訓對ESG發展有何益處?建議安排什麼樣的訓練讓員工開始介入到ESG中,強化ESG的發展?如何選擇適合的企業內訓課程?

Darren:其實內訓就我自己來看有點像內部診斷。聽完課之後,反過來想到底公司現在缺什麼?顧問講了這麼多,我們下一步該怎麼開始?講師有沒有一些實務經驗,幫企業推動ESG、怎麼落地?能不能透過內訓課程,讓企業除了學概念、學知識之外,上完課後可以有下一步。像我們在台灣市場推動的時候,不只講概念,是有一個平台能夠讓客戶快速測試,如果要做離職率,只要準備好Excel資料丟到平台上,就可以知道公司現在的數據狀況。

譬如之前我們就跟一些管顧配合,就像剛剛Jimmy講的,這是你們的專業,那我們身為partner廠商,常常接觸到客戶實際的一些例子,也可以做些分享。

Jimmy:所以Darren是談到說要回到痛點,因為對公司來講,它不可能每個課程都辦,應該是回到這家公司最大的痛點,產生共鳴,大家才會去配合,因為目標是產生改變,好,謝謝Darren。那周顧問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周:OK,我們可以來思考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要再次強調,ESG它不是一個很特殊很難的專案,要大費周章來搞,不是。它實際上就是將現在每一個部門在做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國際對標。因為ESG它是一個舶來品,基本上臺灣又是依照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中譯「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要求的標準,現在全世界大概有90%以上國家的一些公司都以它當標準,像是道瓊工業指數或者一些銀行,都會檢視公司的非財務表現的報表。

永續報告書從專業角度來看,它就是一個非財務的報告,包含環保、員工照顧、組織內部控制等等,所以要先確認公司的ESG現況,再看內訓時需要著重、加強的是哪一塊,去upgrade(升級)。就像風險管理,你發現有什麼風險?要怎麼解決?所以企業內訓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問題的分析解決,還有未來的趨勢發展,知道怎麼自我檢討和提升,這是第一個概念。

第二個, HR可以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讓ESG的觀念能夠進入企業文化、企業DNA。我舉個例子,台灣從2018年開始,大學設有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就是「大學社會責任」,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畢業時基本上都瞭解什麼是「社會責任」、已經有這個意識,如果這家公司形象很差,他們求職的時候就不會選擇這家公司,甚至不願意使用這間公司的產品。另外我建議從入職第一天,在新人入職訓練時,就加一堂課介紹ESG,公司對ESG的承諾是什麼?本公司對ESG發展的規劃?

再來就是企業內部的發展,要讓每一個部門的管理者,在他自己的專業裡面有不斷去提升。內訓找的老師或是內部自己產生的內訓師、課程的規劃,一定要很清楚這個行業別、這個組織的問題,而且能夠找到最好的答案,甚至不一定老師教,也可以大家一起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產出對組織有幫助的東西,我覺得這才是發展的重點。

Jimmy:Ok,老師的意思是說,現在的ESG,雖然大部份都是談E,但其實不管E還是S、G,組織都應該徹頭徹尾地去檢視現行的運作模式,包括問題的分析解決、商業模式的重新展示、風險管理,關係到這間企業未來5 ~10年的生存脈絡,那公司全體的意識、管理都必須提升到一定程度,不會是一蹴可幾、一些虛假的報告。

未來的職場會越來越有挑戰,未來HR在招募時面對的是新興的人類,他們具備的社會意識形態可能遠比我們想像地更豐富,所以我們應該回來做好更多的備準。

延伸閱讀

AI革命好可怕?!那些平易近人又有趣的AI應用介紹

都整理在這了,20套HR必收的ChatGPT Prompt指令

寫文案、編程式碼ChatGPT樣樣來⋯這8大軟硬實力,有了不怕被AI取代

【精彩回顧】2023 HR圓桌小聚|當 HR 與 AI 共舞—AI 將如何影響企業內的人才運用與發展

準備登機,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出發前往下旅途下一站:

HR的職涯聊天室—探索自己的核心職能及工作潛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field is required.

This field i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