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哪些職業最危險?

隨著AI發展日新月異,職場上人人自危,許旭安顧問首先從大家最在乎的——我的工作會不會被取代切入,到底哪些工作會被AI取代呢?在需要大量社交能力的工作中,AI能做的跟人一樣好嗎?難道白領階級就不會受到影響嗎?許旭安顧問將眾多職業區分成藍領階級(體力勞動)與白領階級(體力勞動)兩大類型來分析,透過坐標系劃分,了解該職業所處象限,可知與AI的對應關係。

以藍領階級(體力勞動)者來說(請見下圖),水平座標由左至右為優化型—複雜性、變化性高;垂直座標由下至上為弱社交—強社交。四個象限分別可定義為:危險區、安全區、慢變區、結合區。許旭安顧問解釋,AI最弱的地方就是社交性,無法理解人際應對進退中的微妙差異與複雜,面對人時不能直接且良好地互動,但相對最強的就是在一定範圍內可自行持續優化的能力,也就是靠左邊的優化型工作。

舉例來說,學生打工的工作就經常出現在危險區,因為只要在固定的流程中把事情做好,不需要面對人,很容易直接被取代。在結合區,工作偏向基本記憶、資料提取、推理的部分會交給AI,而人依舊把人的工作做好。而社交性較低、目前專業程度仍舊很高,或者有很多在現實中很難直接用AI馬上取代的就屬於慢變區,但未來AI若技術越來越好、成本更低仍有被取代的可能。相對最不用害怕AI浪潮的安全區,該區塊的工作需要大量與人互動,且工作本身充滿變化,是AI難以取代的。

再來看到白領階級(腦力勞動),座標系劃分的方式和藍領階級大致相同,惟水平座標相對於優化型的另一邊是創意或決策型(請見下圖)。許多人看到這張圖表,感到訝異不是分數高的科系,未來出社會後就能平安無事,心中產生「我是不是入錯行、讀錯科系」的疑問和憂慮。許旭安顧問說,其實不論在哪個象限,真正要害怕的不是自己從事的是哪個工作,而是我們到底能不能做出AI不可取代的東西,為工作賦予價值,只要能在強社交、變化性、創意性方面加值,其實不管在哪個象限都不用懼怕。

許旭安顧問以被劃分在危險區的「翻譯」工作舉例,假如我們將「I look at you」堆丟給AI,它會怎麼翻譯?答案是:我看著你/我看見你。但中文是幾千年文化的累積、博大精深,怎麼可能這麼容易被AI搞懂?若是交給人來翻譯,可能會出現以下這幾種說法:我睥睨群雄、我仰望上帝、我凝視著你、我藐視你……光一個「看」,於不同人,視不同情境、不同情緒在用詞上細微的差異,便渲染出不一樣的效果。如此針對不同人說不同的話,就是社交的體現、就是創意,硬是將「翻譯」從象限左下角的危險區,拉到右上角「安全區」,

AI創造的新工作遠比取代的工作還多

生成式AI狂潮對產業帶來衝擊也帶來機會,根據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的調查及研究(請見下圖),預估AI創造與取代的工作機會在2020年就已經進入黃金交叉,也就是說——因AI生成的新工作遠比被AI取代的工作還多,但與此同時能夠勝任及駕馭這一籮筐新工作的專業人才卻嚴重不足,產生了市場落差。在這些新工作中,最近討論度非常高的就屬AI溝通師(詠唱師),簡單的說,就是用打字的方式操縱AI工作。

從大師觀點看AI,人類靈魂無可取代

由於當代AI革新的速度實在太快,過去一季每周都有重磅消息,最新的AI產品不斷迭代,我們該如何自處呢?一直地看新聞、不斷追逐有用嗎?科技不斷推陳出新,難道每一樣我們都學得起來嗎?到底面對新科技,我們要如何發揮自己的揮價值呢?許旭安顧問借鏡幾位大師的觀點來說明。

台灣獨角獸公司Appier首席AI科學家孫民說:「你不會被AI取代,但會被懂得運用AI的人取代!」

記者問:「那麼哪些工作不會被取代?」

李開復說:「精神科醫師、能跟你聊天的酒保、安摩師、導遊等等。我們將聘大量的社會工作者和心理治療師,因為以後會有大量可能失業的人,需要有人傾聽他們內心的沮喪。」

記者又問:「AI可能形成自我意識或者某種情感。這會發生嗎?」

李開復回答:「我們人類有靈魂、有愛、有心,這永遠也無法被取代。」

許旭安顧問表示,在AI產業的從業人員都非常清楚:AI沒有靈魂、沒有自主意識、不會自行定義目標,沒有一個根基的信仰、立場和價值觀,只能靠人類賦予,而就算它看起來很會講話,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一點同理心,但也沒有主觀的意識和個性。

未來世代最需要的6類型人

針對未來勞動市場會所需要的人才,許旭安顧問整理歸納出「未來世代人才樣貌」,認為縱使AI發展到極致,以下六大類型人也很難被取代。

1.活出靈魂的人:

即有創意、會創造、能溝通、可同理,舉凡指揮家、歌手、演員、諮商師、保姆。

2.處理人的人:

即幫助人成長的人、建造人任何環節的人,如牧師、老闆、經理人、演講家。

3.可以扛責任的人:

AI主要是根據過去的經驗來運作,因此像近期全球疫情、大塞港這些歷史從未發生過的黑天鵝事件,AI完全沒辦法預測,更不用說當這些事情發生時到底誰能夠來扛這個責任。雖然有些工作AI不一定做得比人差,但是AI無法承擔責任和風險,比如醫護人員、政治人物、投資銀行家。

4.斜槓通才(大陸稱「U盤人」):

這類型人的特色是自代資訊、不裝系統、能自由協作,如懂產業的AI老師、顧問、知識型網紅、會程式的設計師、會設計的工程師。因為AI可以在單一領域做的很好,但要跨領域、跨知識,短期內還沒有辦法做到。

5.處理AI的人:

建造AI任何環節的人,如產品經理、系統架構施、資料科學家、AI工程師、UI設計師、UX研究員。

6.任何產業可以和AI協作的人

掌握8種關鍵能力,無懼AI浪潮

除了瞭解上述的職業和特質,有哪些是我們該掌握的關鍵能力呢?

1.成為定義問題和目標的專家:

使用生成式AI時,問題問得好不好,往往決定了產出答案得好壞。因為生程式AI無法在眾多利害關係中思考優先順序,解決問題一定的方法及方向…諸如此類,因此

2.活出靈魂獨有價值:

什麼是靈魂獨有價值?人性、人際都是。舉例來說,人資夥伴的專長如面試、離職慰留等等,就是人資夥伴活出靈魂價值最重要的時刻,因為人有情感。

3.人機共生讓AI幫你工作:

邏輯、計算、判斷、讀取都是可以釋放讓AI來完成的工作,減少加班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4.獨立思考的判斷力:

透過AI所產生的結果,後續仍需要人類進行一定程度的查證,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另一方面現在許多網站會利用AI技術,透過大數據蒐集、掌握我們的購物行為與習慣,在頁面上推薦「你可能喜歡」的產品,若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很容易就被AI帶著走。

5.AI巨人速成自學法:

在過去可能需要投入長時間研究、請老師教導學習的事物,現在只要詢問AI就能解惑,產出範例、註解等等,使用者可以快速自學,習得一個在過去可能不容易擁有的技能。

6.個性化特色思維:

AI的特色就是沒特色、沒個性,回答都偏向比較安全的說法。如果行銷人員寫文案、作企劃時都打安全牌,就會和AI生成的東西很像,因此在未來人的個性和特色就很重要,比如方文山寫的詞就是特色鮮明的中國風。

7.知識昇華落地應用:

AI能提供評估工具、整合許多知識和資訊,但只有我們自己能夠實際快速執行、應用。譬如人資領域中,市面上有很多AI工具可以協助分析是否該錄取、升遷,但如何良好應用其產出的結果,就是人資專業的技能。

8.跨域整合降維打擊:

在經驗不夠、專業不夠的情況下,透過駕馭好AI的能力,加上個人專業的知識,仍可以做好很多工作、創造1+1>2的效果,而這不只在個人,甚至企業都需要這樣的競爭能力。

與AI共舞,5個人資可以做的事

人資面對AI浪潮,許旭安顧問分享以下可以做的5新轉變:

  • 面對轉變新觀念:不要害怕AI浪潮,重點是如何用這些新觀念幫助自己成長。
  • 勇敢嘗試新工具:許多AI工具,不用會寫程式,只要會打字,會打字、會問問題就能操作,進入門檻非常低,只怕你不敢用、不願意嘗試接觸。
  • 教育訓練新課程:透過教育訓練課程幫助公司內的員工快速上手,降低不安全感,也在這個過程中,組織才有可能推動新文化。
  • 組織推動新文化:過去在幫很多上市櫃公司做數位轉型,很多時候最大的阻礙是組織的抗力,是政治問題、文化問題,反倒不是工具不好用、難導入,而公司最高層級的董事長、總經理,以及管理階層、人資就是非常重要能夠扮演「改變文化的推手」。
  • 營運績效新標準:將員工使用AI工具的能力納入考核中,可以讓公司在AI時代中保有競爭力。

AI發展看似沒有盡頭,挑戰隨之一波波迎面而來,許旭安顧問在最後也勉勵大家不要害怕AI,要跟上它、加入它。

許旭安Bob
未來巢 Futurenest 營運總監

Bob老師是兩岸多家企業、政府單位數位轉型的顧問與講師,對於大數據、AI人工智慧等專業領域都有研究,具有數位轉型規劃、導入的經驗,在授課時更能以實務切入直指問題核心,並給予接地氣的建議。

推薦資訊:

🔗 當HR與AI共舞 回顧報導

🔗 教你利用 ChatGPT 解「企業人才發展」這個難題

🔗 如何讓企業具有AI思維,運用AI提高生產力

Tags: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field is required.

This field i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