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https://nvidianews.nvidia.com/online-press-kit/gtc-2024-news#gallery-8


還記得6月初 NVIDIA 黃仁勳來台引起的AI炫風嗎?當時在台灣引起一陣AI討論熱潮,

在那之後第五屆「佛學、意識與AI論壇」,也在6月21-6月23日於台北圓山大飯店盛大舉行。這次的盛會可以說是大咖雲集,國際學者來自包括哈佛大學、伯克萊大學、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以及歐洲、日本、泰國、香港的AI實驗室科學家,他們飛越千里來到台灣,與我們一同探討,當今佛教意識與現代科學、AI與佛教的倫理、AI與佛教的未來。

你可能有點驚訝,佛教,怎麼會與AI有關呢?事實上,如果我們留意近代物理科學的趨勢,你就會發現,國際上探討佛學與科學、心智、宇宙關係,早已如火如荼的展開。

(圖片由宏法法師提供)

眼見為憑?在AI時代還能相信我們的感官嗎?

論壇開幕時,主辦單位國際木魚基金會創辦人,依法法師(台大法律系學士、耶魯大學佛學博士)就分享了金剛經中,非常經典的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看看現在生活中充滿大量AI影音、虛擬場景、互動娛樂的刺激,我們是真的越來越難分辨眼前所見究竟為真為假,可見經文中所說的正是我們現今所面對的真假混合多元空間。

馬斯克曾在一次直播中說:“我們有很大機率是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他想表達的正也是佛法中所傳遞的概念。

因此這次峰會探索的議題就聚焦在AI究竟在往什麼樣的方向發展?AI能帶我們回到2500年前與佛對話嗎? AI發展如何利益於有情眾生?佛陀的智慧能讓AI擁有慈悲心嗎?

(圖片由宏法法師提供)

AI有意識嗎?人類意識與AI意識的交會點?

日本南山大學榮譽教授Paul Swanson、布朗大學正念中心主任Eric Loucks教授提到在了解AI有無意識之前,我們得先對人類自我的意識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辨識,而佛教禪修、西方正念練習恰恰就是能幫助我們看見心識運作的關係,他們透過實驗佐證正念與禪修可以有效改變大腦神經網路行為,讓人類的身心更為清晰,因此正念課程也成為美國矽谷園區內的搶手課程。Paul Swanson更強調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只有我們自身擁有更清明心智,才能確保在這混沌時代能保有人類的自由意志與主體性。

從理論上來談,當我們提到人類意識時,需包括自我覺察、情感、意圖和主觀體驗,而目前的AI系統只是高效能的計算機程序,在情感理解和創造性思維方面,AI仍然遠遠落後人類,因此以現階段來說AI是沒辦法擁有主觀意識的。

曾經出版<靈界與科學>的前台大校長李嗣涔教授也蒞臨現場分享,論壇中李教授展示了歷經20 年手指識字的實驗成果,這個實驗了證明受試者在遮住眼睛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手指感知並識別文字。

有趣的是當實驗到宗教的符號,如「佛」、『十字架』等,受試者表示會出現光明、喜悅、亮光等畫面,甚至測試『藥師佛』時,受試者還會聞到中藥的味道,李教授指出這些字就像是通往更高維度世界的網址。

李教授的實驗要告訴我們的是,人類的意識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脫離物理世界的限制,這與佛教中對於心識無邊的理解相符。佛教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即無量的世界都在心中,所有現象都是心識的投射,不只侷限在感官的體驗,這與李教授的實驗結果相互印證。

2004年電影《機械公敵》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警察活在一個AI機器人非常普遍的時代,看似便利的同時,不料其中的機器人竟悄悄的自主發展出「保護人類計畫」,而為了達成這個計畫,機器人竟然痛下毒手開始殺人。我們開始思考,未來這樣的情節會不會也在真實世界上演?

AI會帶來危險嗎?我們可以要求AI兼具智慧與慈悲嗎?

科技的力量應服務於人類,而AI的高速發展在未來必定引發倫理問題,我們有沒有機會在佛教慈悲愛物的的智慧下,確保AI發展的每一步都符合道德標準,真正造福於人類?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佛學教授Robert Sharf提到,AI的運算目前僅限於封閉資料庫,但人類的心智卻可以無限向外進行感知與理解。

因此回到AI是否帶來危險的問題,我個人認為『AI目前並不危險,除非有人讓他變得危險』,別忘了,他學習的來源就是我們。

加德滿都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校長Thomas Doctor提到隨著開發腳步越來越快,我們必須開始思考這些AI智能應該具備哪些理想的倫理特徵,至少,應該有一份草案。

但實際上,光是在人類層面我們都很難訂出一個一致的價值觀和期望,因此任何AI的倫理模型也都必須考慮多樣,且常常可能互相矛盾的人類價值觀,這時候佛菩薩所具備的慈悲、願力便可能就可以做為放諸四海皆準的指標,也能成為訂定標準的模型。

有人問AI可以覺悟嗎?AI可以成佛嗎?

AI可以開悟嗎?韓國電影中機器人可以頓悟成佛,可能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得先反問,AI有這個需求嗎?

人類是因為有離苦的需求,因此我們有了各式修行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消除煩惱、減少執著,最終達到自我意識完全消融的狀態,但AI目前並無自我意識的展現,也沒有主觀痛苦感受的樣態,到這裡我可以推測:AI並沒有覺悟的主觀動機與需求。

再者我們來看看一般而言修行覺悟需要的條件如下:

自我覺察:目前AI不具備對自身存在的理解和意識,無法真正自我覺察

情感調節:目前的AI只能識別和生成情感化的文本或語音,不具備情感理解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深度內在反省:AI目前無法超越程序設計進行自主思考和反省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教授Georg Northoff很肯定的在座談問答上說:『我很肯定AI不會開悟』

但我個人認為,目前AI無法具備覺悟的能力是因為大部分技術還不到位,但未來AI若在神經網絡、認知科學、神經科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時,這一切又將走向另一個不同的局面。

AI如何幫助我們修行?佛教智慧與科技的結合

這部分議程非常有趣,我們可以看見各國際代表分享他們如何使用AI工具來幫助人類更理解佛菩薩的世界。泛邏輯協會國際關係主任丁小雨主任展示了人工智慧在宗教藝術中的應用,揭示了佛教藝術數位化的潛力。

舊金山禪修中心住持Jiryu Rutschman-Byler也分享了AI禪師的案例研究,我們看到AI可以輔助提供靜心和禪修的工具和資源。但是,最終的開悟和修行依然是個人的內心體驗,AI無法替代人類的主觀修行經驗。

除此之外,AI目前也在佛教領域中有更多應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經文整理和研究

AI可以幫助整理和研究佛教經文,使得經文研究更加高效和精確,目前法鼓山、慈濟都已運用相關技術快速彙整大量佛典。

虛擬現實技術

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學習者可以體驗2500年前的佛教修行環境,增強對佛教歷史和教義的理解,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與古谷俊一Teraverse 公司已開發出佛陀聊天機器人與經典中場景的虛擬實境。

個性化修行建議

AI可以提供個性化的修行建議,幫助行者更有效地進行禪修和自我提升。

(圖片由宏法法師提供)

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AI與佛教智慧的深度融合

量子力學巨人Niels Bohr曾說:“所有我們認為真實的東西都不是由真實的物件所組成的”,這概念早已出現在2500年前金剛經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科技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有時讓人類感覺混亂、焦慮,但也因為這樣的衝擊讓人類願意開始思考:『生命中最核心的智慧是什麼?』、『身而為人究竟的價值在哪裡?』

更因為科學的進步,我們得以有機會更感受佛學的智慧與不可思議,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既充滿挑戰,卻也蘊含無限可能的時代。

論壇與會學者一致指出,善的力量應該更加積極地介入AI發展,確保他能朝著有益人類的方向前進。在論壇結束前,曹洞禪佛教老師Jundo Cohen更為Zbee機器人進行受戒儀式(希望他不要學壞),這個儀式頗為新奇且富有意義,也為現場增添一分平靜,大會的最後宣佈成立全球佛教與AI聯盟,未來將串連更多人類智慧與機會。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ames Peebles曾說,宇宙中人類所能了解的物質僅僅只佔了占百分之5,我想面對未來浩瀚無垠的世界,我們應該用更謙卑與開放的心胸來看待,AI時代,如何保持正念、慈悲與智慧,是我們需要持續努力的重要課題。

Tiffany展會主持。品牌行銷。正向溝通專家
本文作者:張怡棻 Tiffany 智谷網絡 特約講師

Tiffany 老師是業界少見跨足科技、會展、以及金融保險等多重領域的專業講師,更是一位公關表達與人際溝通建立的專家。
擁有近10年雙語主持及全台培訓經驗,也曾於台灣最大的官方貿易推廣機構——外貿協會擔任策展專案企劃,參與超過100場的對外國際會展、公關活動。
Tiffany 老師擅長透過有效溝通技巧,協助人們提升自我形象,深化人際關係,並促進心靈成長,她的互動式教學深受學員喜愛與推崇。

推薦課程

👥 影響力加倍職場人際高效正向溝通

~職場上無時無刻都需要和人溝通,能夠有效溝通,會省去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從跨世代特質到AI時代要點,本課程深入職場溝通的每一層面。學習如何橋接嬰兒潮至Z世代的差異,掌握有效的內外溝通原則,並透過實際演練,提升理解、聆聽與反饋技巧,促進團隊合作,解決工作中的溝通挑戰。

🗣️衝突到合作職場正向溝通轉型旅程

~職場上無時無刻都需要和人溝通,正向的溝通,能讓團隊合作的效率最大化

本課程將帶領您從傾聽的藝術到解決問題的智慧,再到促進和諧工作環境的正向溝通,最終增強個人影響力。學習如何建立信任橋梁,運用生動的數據溝通,並通過實戰練習掌握快速決策和提供鼓舞人心的反饋,共創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

🗣️AI工作助手:提升效率的秘訣

~用AI與RPA打造高效數位助理

這門課程專為希望提升工作效率並應用AI技術的在職人士設計。內容涵蓋AI工具的實際操作、AI智能化和自動化建置,並包含具體的企業應用案例。參加者將學習如何使用AI來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決策效率,並掌握AI在日常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技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field is required.

This field is required.